贊助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在金融界警惕地關注著資金緊張的中國恆大集團命運之際,另一家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在美國的項目也正面臨著倒計時。

據美國媒體《The Real Deal》報道,泛海控股正試圖虧本出售昂貴的曼哈頓開發用地——並願意承擔上億美元的巨額虧損。與此同時,泛海在舊金山、洛杉磯和夏威夷相關的項目也正面臨著倒計時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被「詛咒」的土地

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下城到處都是摩天大樓,而南街80號地塊上竟然還只是一棟50年代的6層樓建築!自2003年以來,許多開發商試圖將這裡重建,但跟受了詛咒一樣,全都以失敗告終。

南街80號重建的第一個提案是開發商弗蘭克·席姆(Frank Sciame)2003年提出的,由曾設計迪拜塔的著名建築師聖迭戈·卡拉特拉瓦 (Santiago Calatrava)設計,屋頂高度為 826 英尺(252米),尖頂的總高度增加到 1123 英尺(342米),建成後將成為紐約市第三高的建築(僅次於帝國大廈和美國銀行大廈)。

大樓由12個立方體堆疊而成,每套住宅的成本從2900萬美元起,頂部更是高達5900萬美元。在該設計中,將成為紐約市最昂貴的公寓之一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2005年2月,該項目獲得紐約市的建設許可,但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一直在下滑,公寓一套都沒賣出去,開發商也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建設。

後來金融危機爆發,弗蘭克·席姆於2008年4月16日出售了該地塊,該項目被正式取消。

2012年,科德·邁耶公司(Cord Meyer Development)收購了該地並打算重振摩天大樓項目。2013年,高達1081英尺的一座無尖頂的環保大樓設計方案發布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然而,由於經濟尚未完全復甦,這一建設計劃最終也還是失敗了,科德·邁耶公司在2014年將該地塊又轉賣給了海港開發商霍華德休斯公司(Howard Hughes Corp.)

2015年隨著中資大舉進入美國的熱潮,8月份泛海斥資3.9億美元,以全現金從霍華德休斯公司手中買下了曼哈頓南街80號,計劃開發為混合用途商住樓。根據泛海當時發布的公告,該項目在2015年7月31日市場估值為4.3億美元,似乎是「賺」到了。

2016年2月,泛海獲得了紐約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批准,批准總面積為106萬7350平方英尺(99160 平方米),包括51萬2300平方英尺的住宅單元。

2017年5月,泛海向紐約申請了拆遷許可證,準備拆除該地塊現有建築。

然而,自那之後,泛海就陷入了財務困境。場地沒有進行任何拆除工作,也沒有再向紐約建築局提交任何計劃。​

2018年8月30日,泛海向股東發布的一份公告中稱,南街80號「項目的概念設計已經完成,方案設計正在進行中」,但並未提供任何進一步的細節。

2019年4月,泛海發布了初步設計,一棟高度為1436 英尺(438米),113層的摩天大樓穿過紐約市中心的天際線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但這些計劃從未開始實施,同年泛海悄悄地通過庫什曼&韋克菲爾德房地產服務公司(Cushman & Wakefield)聯繫出售曼哈頓南街80號,要價3億美元。不到三年,虧了近1億美元也要出手。

不過6月份,美國房地產融資公司DW Partners為泛海提供了1.75億美元的貸款,拉了它一把。但是泛海仍處於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垮的邊緣。

根據紐約市物業記錄,今年5月份,泛海集團支付了600萬美元,將DW Partners公司的貸款還款日期延長到11月。

知情人士稱,泛海現在正打算通過高力房地產服務公司(Colliers International)以2億美元低價拋售該地塊,比購買價降了近2億美元。

房地產專業人士表示,美國不乏有財力的開發商能接盤完成開發,但是考慮到當前政治不確定性如此之大的情況,與中國公司合作可能會令人不安。

“擱淺”的巨輪

泛海,英文名「oceanwide」, 似有泛海踏浪之意。這個在1985年由盧志強創建的房地產公司,作為中國商業故事的一個經典案例,在30多年間的資本運作下,「被打造成一艘涵蓋房地產、金融、能源、投資等多元產業的泛海「巨輪」。
近十年來,泛海也加入了中國投資者2350億美元的海外收購潮。

泛海的國際化之路始於2013年,這一年,泛海在中國香港設立發展平台,以2.1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洛杉磯Fig Central(菲戈羅亞中心)商業地產項目,欲投資10億美元建造三座新的公寓大樓和一家豪華柏悅酒店,其中一幢摩天大樓高676英尺,建成後將成為洛杉磯最高的住宅樓。

2014年,泛海以2.96億美元收購美國舊金山 First & Mission 項目,計劃在舊金山建起兩棟超高層塔樓,其中主塔高度約260 米,建成後將成為舊金山市第二高樓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次年,泛海的觸角又延伸到紐約、夏威夷等,收購印尼電廠項目。2017年3月中國泛海完成對美國國際數據集團(IDG)的收購,並稱這是其資產多元化和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

但是大舉擴張的背後,也留下了日後難以彌補的巨額債務窟窿。隨著2018年後國內實施離岸資本管制,加上作為主業的地產業務收入在近幾年持續走低,泛海逐漸失去了續航能力。

泛海在美國5個城市(紐約、洛杉磯、舊金山、夏威夷、索諾馬)共有7個地產類項目,總投資約35億美元,這些項目或閑置或遠未完工,目前基本無銷售迴流,墊資嚴重,且整體轉讓進度受阻。

除了此次欲低價轉讓的曼哈頓南街80號,去年1月,泛海也開始轉讓美國舊金山的相關房地產項目。

泛海舊金山 First & Mission 項目2016年開工,預計2023年竣工,總投資29億美元。但現在已經暫停,留下一個大坑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2020年1月22日,泛海表示,該項目打算以10.0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私募基金,當時估計損失達19億人民幣。最後,老朋友聯想柳傳志幫忙,找來弘毅投資給出了12億美元的友情價。但是受美國新冠疫情的影響,這筆交易最終卻未能達成。

2020年8月,泛海位於美國加州索諾瑪縣的相關境外資產也以2600萬美元轉讓。

洛杉磯市中心的項目目前也全部停工。此外,泛海在洛杉磯還涉嫌捲入當地市議員何塞·惠澤爾(José Huizar)的貪腐案中,惠澤爾涉嫌從中國房地產企業那裡收受約150萬美元的賄賂。

2021年6月3日,泛海旗下美國國際數據集團(IDG)也以1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美國黑石集團。​

從去年到今年,泛海已經開始通過「賣賣賣」來回籠資金,但債務的大窟窿,也似乎越補越大。最新跡象顯示,泛海已陷入頻繁的債務訴訟之中。

今年6月,舊金山的總承包商以工程款爭議為由,將其訴至美國加州高等法院,訴訟標的約為1.45億美元。

洛杉磯的總承包商也將泛海告上了法庭,今年6月24日,法院判決泛海賠付總金額4265.74萬美元。

前幾天10月20日晚,泛海的又一個債主OCM Harbour Investments找上了門。

2019年9月23日,泛海與OCM簽訂了1.4億美元融資協議。今年6月28日,對方通知要9月27日要付清所有未償還本息和其他欠款1.59億美元,但泛海沒能按時支付,雙方經過商議後簽訂了豁免函,OCM同意寬延至12月28日。

但10月19日,OCM稱泛海違約未能達成豁免函中約定的條件,因此要求立即還錢。目前泛海還在就更新還款計劃與貸款人進行磋商。

「明斯基時刻」

除了斷臂求生的泛海,從紐約到倫敦再到舊金山,不管經營狀況如何,中國公司都在紛紛撤出房地產投資項目。

根據彭博的數據,今年以來,中國企業的海外資產變現計劃達到了105億美元,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第二高。按照目前的速度,2021可能會超過去年的150億美元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這場震蕩與危機背後,既是房企們長期高槓桿運行使然,也是中國政府嚴厲「去槓桿」政策使然,而究其原因是中國正在試圖避免一場更大的危機。

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,戰後持續高速增長的日本經濟,在世界上一枝獨秀。日本成了「世界工廠」,日本製造的工業產品行銷世界各地。日元不斷升值到近原來的三倍。

從1986年到1991年,日本的海外投資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,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。日本流入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。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每年10億美元迅速飆升,到1990年達到高峰,僅此一年就超過180億美元。

日本人對美國的房地產和企業資產的大量收購達到了瘋狂的程度,令美國人驚呼:「日本要買下美國!」甚至全世界都認為,「日本才是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。」

之後美國對日本間進行了各種阻擊,最終,日本自願限制出口,並簽訂廣場協議,干預外匯市場,誘導美元對日元貶值,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而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,日本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,最終造成瘋狂的地產泡沫。

紅火的地產,使居民儲蓄減少,背負巨額債務,一旦泡沫破裂,人們的消費力大打折扣,經濟陷入停滯,也就是發生在日本的「失落的20年」。

美國經濟學家海曼·明斯基(Hyman Minsky)對此有精妙分析,因此崩潰發生剎那被稱為「明斯基時刻」。

在商業周期的上升階段,內在危機會被經濟增長所掩蓋,但是一旦經濟步入停滯甚至下降周期,矛盾便會迅速激化,高風險的金融主體就只能以變賣資產來償還債務。

在2017年,「警惕明斯基時刻」第一次出現在時任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話中,似乎預示著地產盛筵的終結。

今年3月,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表述甚至更直白——「上世紀以來,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,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。2008年次貸危機前,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超過當年GDP的32%。目前,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%,還有大量債券、股本、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。可以說,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『灰犀牛』。」

「灰犀牛」指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,最終造成重大危機。

中國房企擱淺美國,虧2億美元甩賣紐約地產,背後原因是……

事實上,在中國壓制房地產行業,防止「明斯基時刻」的政策信號,已經閃爍多年。

從2010年起,政府開始了房地產市場調控,穩定房價、地價、以及市場預期。為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,從2016年開始堅持「房住不炒」定位, 採取限購限貸限售、嚴格價格管理以及規範市場秩序等措施。而從去年開始,政府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行業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,比如房屋成交指導價打擊炒房投機心態穩定樓市價格等。

此外,2020年8月對重點房企融資提出「三道紅線」,2020年底又提出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上限,兩項深刻改變房地產金融格局。

顯然,未來房地產行業將不再是中國的經濟支柱,中國經濟將向先進位造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。

本文由【南卡北卡生活網】整理編輯,原文轉自聖地呀GO,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;圖片取自網路,版權屬於原作者。轉載請註明出處!

相關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您可能還喜歡...

發表回復

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