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值得警惕!美國人對中國越來越反感,已到歷史最高點

美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調查機構,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,從2005年開始,每年調查一次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。

迄今已經15年了。

今年的調查,是在美國疫情爆發期間開始的,照例出了一份報告,結論很驚人:

(1)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,已到歷史最高點。1000個受訪的普通美國人,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比例到了66%;而且,不管年長年幼、不管民主黨還是共和黨,不管收入高還是低,不管受沒受過大學教育,對中國惡感的,都超過了一半,同時還在繼續惡化。

(2)按年齡分,越年長越對中國觀感不好。

(3)按黨派分,共和黨對中國的惡感超過了民主黨。當然,兩黨對中國的惡感都超過了60%,他們之間的差別其實只是惡感與更惡感的區別。

這份報告4月21日發布,全文標題為:《新冠疫情期間,美國對中國負面觀感的增長情況》(U.S. Views of China Increasingly Negative Amid Coronavirus)。


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封面

報告全文信息非常豐富,建議細細閱讀原文。

一些細節如下:

從2020年3月3日到3月29日,皮尤研究中心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代表性調查,詢問公眾對中國的看法。

調查內容很足,挑幾個重點來看,在這些受訪者中:

(1)整體而言,約66%的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,持正面看法的佔26%;


1000名美國受訪者對中國的整體評價。

(2)按年齡劃分,50歲以上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佔71%,18-29歲的年輕人佔53%;

(3)按黨派劃分,共和黨人中,72%的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;民主黨人中則佔62%;

(4)按收入劃分,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者,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佔63%;年收入5萬美元以上者,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佔53%。

(5)按受教育程度劃分,受過高等教育者與未受高等教育者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比例相近,分別為68%和64%。


不同黨派、受教育程度、年齡段的的受訪者對中國的不同評價。

可以看出,不管是總體情況,還是按照年齡、黨派、收入,還是教育程度來劃分,受訪美國人中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都超過半數。

皮尤研究中心自2005年開始,每年都會進行此項調查。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,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比例,達到歷年最高。

來看看調查結果走向:

(1)2006年是受訪者對中國好感度最高的一次,持負面看法者僅佔29%;


2005年-2020年歷年調查整體評價比例的變化。

(2)2017年,川普執政以來,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從47%升至66%,上升了近20%;

(3)從2005年到2020年,共和黨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比例每年均高於民主黨人。2018年至2020年,兩黨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比例都在增加,共和黨速度更快;


2005年-2020年(親)共和黨與(親)民主黨受訪者對中國評價的變化。

(4)從2005年到2020年,50歲以上的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比例均高於18-29歲的年輕人;


2005年-2020年不同年齡段受訪者對中國評價的變化。

(5)從2014年開始,更多受訪者認為相比於中國,美國更適合作為世界經濟的領導力量。

這意味著什麼?

因為疫情而影響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?

這份報告的負責人之一凱特·戴維林(Kat Devlin) 在接受採訪時稱,這次疫情對美國人看待中國的態度,影響並不大。

美國人更為關心的仍然是經濟問題,比如在這次調查中,約90%的受訪者將中國的崛起視為一種威脅。

如果是這樣,那意味著這份報告(公眾號後台回復關鍵詞「惡感」,即可獲得報告電子版)里還含著中美兩國之間更根本性的衝突。

很自然的,我們會反過來想,美國人越來越對中國有惡感,那反過來呢?

中國人對美國的觀感呢?

來看另一份民意調查。

歐亞集團基金會(Eurasia Group Foundation)在4月初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,根據2019年10月對410名中國成年人的調查,以及2020年2月15日至3月3日對730名中國成年人的調查,結果顯示:

對美國持負面看法的人從2019年的19%升至28%,持正面看法的人從58%降至39%。


歐亞集團基金會關於中國人對美國評價的調查結果。

中美之間,不知不覺間,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:不僅貿易衝突、政策衝突,兩國民眾之間也開始越來越互懷惡意。

曾經唇齒相依的親密格局會就此消失嗎?

疫情之後的世界,已經站在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。

本文由【南卡北卡生活網】整理編輯,原文轉自明白知識er,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;圖片取自網路,版權屬於原作者。轉載請註明出處!

相關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您可能還喜歡...

發表回復

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