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疫情期間美國經濟出現怪像 或影響未來十年

據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過去15年,美國經濟的生產效率增長一直在低位徘徊。但是一場疫情來襲,卻意外改變了這一點。

數據顯示,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,勞動生產率——也就是每小時工作的產出——以年化3.8%的速度高速增長,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到2019年期間只有1.4%. 這一趨勢現在仍然持續,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第二季度勞動生產率的增速仍然有2.3%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目前美國的經濟已經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,並超出了0.8%. 然而在這期間,就業崗位卻減少了4.4%. 這一進一出之間,絕大部分的差距都是由生產效率的提高彌補上的。

但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目前還不清楚這是疫情期間的暫時現象,還是真的意味著勞動效率得到顯著改善。如果是後者,這將對整個2020年代的經濟產生重要影響。

損失的就業大多是低效的

數據顯示,各行業的生產效率有很大不同,而在疫情期間,低效率的行業損失的就業崗位比高效率行業更多。

比如,高效率的製造業,工人平均時薪達到28.23元。而餐館業只有15.23元。截至7月,製造業的工作崗位比2020年2月少3.4%,而餐館業同期則丟失了8%的工作。

在經濟復甦、人們重返工作崗位之際,有多少人會接受高生產率的工作,又有多少人進入低生產率的行業?這對於經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。

人少活多,僱主發揮創造性

目前很多行業都面臨勞工短缺,尤其是服務業。在這種情況下,商家不得不發揮一點創造性。比如,零售業越來越多採用自助結賬,餐廳更傾向於讓顧客在自己手機上點單,而不是通過服務員。

另外有證據顯示,僱主在培訓員工方面投入更多,這可能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途徑。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如果整體趨勢是向節約勞工的方向投資、從勞動密集型生產轉向、培養每個員工向高技能方向發展,那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就可能超越疫情期間,延續下去。

不過另一方面,如果僱主的「創造性」只是削減服務,比如酒店房間收費不變,但是通過削減打掃服務來減少僱傭人數,那麼可能反而是降低了勞動生產率。這會以「通脹」的方式體現,即花同樣的錢買到更少的服務。

重賞之下必有勇夫

報道指出,另一個可能性是,勞動生產率的短時提高可能只是因為員工在更努力地工作。

比如,一個餐館通常有10名服務生輪換,但現在只有7人了。每個人都要在單位時間裡干更多的工作,這看上去似乎是提升了勞動生產率,但顯然是不可持續的。

在短時間內,這可以通過提高報酬來做到。經濟學有一種理論叫做「效率工資」,其主張老闆多花的錢是值得的,因為更高的報酬可以刺激出更高水平的工作表現。也就是說,提高了工資後,員工受到激勵,平均每小時的產出會更多。

不過,要想讓這種狀況持續下去,僱主就需要一直提供高工資。

「在家工作」效應

疫情爆發後,美國大部分勞工迅速轉變為在家上班模式。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隨著企業推進復工,即便是其中只有部分人繼續保持完全在家辦公,都會對經濟產生長遠影響。

很多人擁護這一模式,並願意在花錢購買裝備,讓在家辦公更為有效。一些企業也隨之調整公司文化。專家指出,疫情結束後,不習慣在家辦公的人將回到辦公室,這與疫情前相同;關鍵在於那些留在家裡的人,生產效率的提升可能從他們這裡出現。

一方面,這些員工發現他們在家工作效率更高,比如把通勤的時間節省下來了;另一方面,公司需要更少的辦公場所,因此成本也降低了。

這還不包括居家辦公本身推動的辦公室科技迅速發展。這方面的初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。

本文由【南卡北卡生活網】整理編輯,原文轉自美國中文網,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;圖片取自網路,版權屬於原作者。轉載請註明出處!

相關商家(廣告位:+1678-685-8086)

您可能還喜歡...

發表回復

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*標註